在黄梅戏里邂逅小乔
皇祐三年(1051)秋,王安石由鄞县知县转任舒州通判。彼时的舒州治所,在今天的安徽省潜山县,这里也是小乔的故乡。王安石饶有兴致地向当地父老询问有关周瑜的故事,父老们却茫然无所知,他不禁发出“行问啬夫多不记,坐论公瑾少能谈”的感慨。如果说历史是一条长河,数不清的风流人物在经历盛衰荣枯之后,随着时间的波涛翻转起伏,终将沉入深邃幽暗的河底。雄姿英发的周郎敌不过似水流年,芳名远播的小乔也是如此,她的家世、品行和事迹很早就湮没无闻了,空留一口胭脂井供后世凭吊和追思。
由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创作演出的黄梅戏《小乔初嫁》,从东坡词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中“小乔初嫁了”五个字生发开来,敷演初嫁周郎的小乔,为了分担爱人的重担,只身过江,独闯曹营。不仅揭穿了曹操“得小乔即可罢战”的谎言,更激发起江东男儿的斗志。东吴将士众志成城,一举破曹,小乔也大获全胜,全身而归。该剧用小乔的视角去展现著名的赤壁之战,以“帝王伟业和老百姓世俗幸福冲突”为表现主题,自红颜引发战争的套路入,却从巾帼平息战争的新径出,构思别出机杼,令人印象深刻。
“天下豪杰的忠贞加起来,也抵不过一个女人的痴情”,这是剧中华佗正告曹操的一句台词,似乎是为小乔独闯虎穴的行动寻找心理依据。但作者塑造小乔形象并非仅停留在“痴情”层面,而是多维度地展示了她的不同性格侧面:在第一场《打豆腐》中,与叶儿打闹着说私房话的,是重情重义的小乔。婚后不久,小乔带着夫君前来看望在市井中开豆腐坊的好姐妹叶儿,不以尊卑论礼性,只与姐妹话家常。新婚燕尔的甜蜜,让她倍感幸福。好姐妹不断的追问,又让她不胜娇羞,初为人妇的喜悦和羞涩在这一场表现得淋漓尽致。第二场《劝和》中,出面调解王小六和叶儿矛盾的,是处事公道的小乔。王小六酒醉之后打了妻子,叶儿前来找小乔诉苦。小乔先是让王小六回忆起叶儿操持家务的辛劳,又告知其叶儿已有身孕的事实,让王小六意识到自己的鲁莽,主动向叶儿赔礼道歉。接着她又劝慰叶儿应多看到王小六的优点,他不仅豆腐做得好,人缘口碑也不错,要学会相互尊重,不能动辄骂他。这段调解苦口婆心,入情入理,凸显了小乔客观公正及与人为善的特点。第五场《过江》中,以舍生取义的决心独闯曹营的,是深明大义、以身许国的小乔。皓月当空,长夜苍茫,周瑜站在江边,手执小乔留给自己的书信,与小乔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潜对话。小乔抱着必死的信念,拜托周瑜赦免逃兵,照顾叶儿。恳请他原谅自己未尽到妻子的职责,没能给他生下一个小儿郎。江风呜咽,江水哀鸣,近50句的对唱如泣似诉,酣畅淋漓地展现了二人的鹣鲽情深。第六场《破曹》中,与曹操唇枪舌剑不落下风的,是果敢聪慧的小乔;不乘人之危,反施以援手的是以德报怨的小乔。心怀叵测的曹操邀请小乔饮酒赏月,席间出言不逊,讽刺周瑜是沉溺于温柔乡的脂粉儿郎。小乔当即反唇相讥:“哪一个坚决不向你投降?哪一个据天险统雄兵与你对抗?哪一个不惜马革裹尸回家乡?说什么花儿鸟儿与脂粉?你内心畏他如虎狼。说什么东吴无男儿,你睁眼看一看江对岸,呼啦啦周字帅旗迎风扬。”这一连串的反诘,字字千钧,顿时让曹操哑口无言。当曹操得知周瑜率战舰千艘杀过江来,一时急火攻心头风病发作。作为华佗的弟子,小乔拿起救命的银针,及时准确地施针,帮助曹操死里逃生。在小乔的眼中,此时的曹操不再是虎狼般的对手,而是一个急需救助的病人,见死不救,有悖人性良知。以德报怨,方是小乔本色。小乔的仁慈善良和高贵人格彻底征服了曹操,他最终心悦诚服地认输,派人礼送小乔返回东吴。
小乔“本是民间女”,虽然贵为都督夫人,却始终具有草根情怀。作品创造性地设置了王小六与叶儿这一对市井夫妻,使之与周瑜和小乔形成对位关系。不仅巧妙地将黄梅戏传统小戏《打豆腐》的桥段和音乐勾连进来,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比深化了作品的主题,并增加了趣味性。《序幕》中仅有曹操的六句唱和少量对白,起得陡峭,却营造出一派肃杀凄厉的氛围,让人紧张得透不过气来。看起来东吴的情势危如累卵,周瑜的责任异常艰巨。但正当观众想看周瑜将如何应对时,作者却宕开一笔,集中笔墨去表现市井热闹和姐妹情深,既轻松温馨又诙谐成趣,与序幕中压抑的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如同电影中的蒙太奇效果,一张一弛,带给观众极强的冲击力。第二场中,一边是东吴君臣在商议军国大事,一边是小乔为王小六夫妻调解矛盾,两相对照,家事国事皆不容易。二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,实则紧密相关。东吴决定迎战,王小六和其他东吴丁壮均将被征召入伍,很自然就引出了下一场《送郎》。面对即将到来的分别,无论是主帅还是兵卒,一样的牵肠挂肚,一样的离情依依。这边是周瑜和小乔琴瑟合奏,互道珍重;那边是王小六和叶儿一同推磨,互诉衷肠。终于,出征的时刻到了,这边小乔轻声唱起了《送郎歌》,那边叶儿应声相合,渐渐地,石拱桥上、田塍上、河汊里,聚集了越来越多的送亲人上战场的女人,《送郎歌》从最初的清唱到二重唱再到大合唱,涓涓细流最终汇成了离愁的海洋。经过这样层层渲染和递进,老百姓厌战、反战,渴望维护世俗幸福的情绪达到了巅峰。破曹之后,战争的阴云消散,王小六和叶儿前来探望刚刚生产的小乔,他们载笑载言,载欣载奔。对于普通百姓而言,没有战争,没有生离死别,能和家人一起平安度日就是最大的幸福。作品的主题在此得到了升华:能保障老百姓的世俗幸福才是统治者真正的丰功伟业。
明人王骥德曾说:“戏剧之道,出之贵实,而用之贵虚。”写戏不是写史,不需要事事求实。读史应诉诸理智,看戏则何妨感性?我们不必纠结历史上小乔是否真的只身过江,就如同不必纠结关大王是否真的单刀赴会,王昭君是否真的自沉黑水?只要符合可然律和必然律的要求,进行合理的虚构、想象乃至夸张都是完全可以的。感谢剧作家盛和煜先生用生花妙笔勾勒出小乔的不同剪影,感谢张曼君导演“不动声色现波澜”的高超导演技巧,感谢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优秀青年演员何云“摹古者远态,写生者近情”的传神演绎,让我们可以穿越一千多年的时光,在黄梅声声中与小乔不期而遇。
版权归作者所有,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。
作者:王夔
本文网址:/lyceum/comment-detail?id=4
更多《小乔初嫁》的评论
在黄梅戏里邂逅小乔
美人与战争 ——黄梅戏《小乔初嫁》观后